

編者按:為弘揚“馬上就辦,、真抓實干”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,以堅決一點,、快一點的態(tài)度貫徹落實好市委決策部署,,及時反映一線考察干部機制服務全市發(fā)展大局的“指揮棒”作用,,總結宣傳各級各部門在推動一線考察工作中的好經驗,、好做法,,彰顯全市各級干部勇當排頭兵的精氣神,,本報今起依托“馬上就辦 真抓實干”專欄,,開設“我在一線有作為”子欄目,,敬請關注。
■記者張鐵國文/攝
老洪是誰?他是倉山區(qū)倉前街道人武部部長、倉山村舊村及周邊舊屋區(qū)改造項目的包項目負責人洪玉俊,。49歲的老洪其實不老,,由于身在一線,被征遷戶都喜歡這樣親切地叫他,。因為他不僅對項目負責,,還對群眾“負責”。
“要是沒有老洪,,我哪能分到兩套房子!”說起洪玉俊,,68歲的黃友亮老人向記者豎起大拇指“點贊”。
原來,,2005年上半年,,老人一套48平方米的土木結構老宅失火,經有關部門批準,,他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3層半的磚混結構房屋,。雖然建筑面積有110平方米,但2014年7月初,,政府部門在征遷時只認可原來的48平方米,。老人對此十分不解。他態(tài)度十分堅定,,就是不搬,。
這事一拖就是2年。
今年8月初,,洪玉俊來到老人家,,給他宣傳相關征遷政策,但老人依舊很固執(zhí),。細心的洪玉俊了解到,,老人家有9口人,2個兒子中,,一個患有間歇性精神病,,沒有勞動能力,另一個沒有工作,,2個兒媳婦也難維系生活,,3個年幼的孫子全靠黃友亮與老伴照顧,日子過得十分艱難,。
洪玉俊積極向上級匯報,,并為老人爭取相關政策,經過一番努力,,為老人爭取到了2套安置房房源,,但需繳納20多萬元購房款。然而,,老人家里一貧如洗,,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。洪玉俊又幫老人跑上級有關部門,,多方爭取,,有關部門特事特辦。最終,,動員老人自己籌集6萬元,。老人順利拿到了房源,欣然在征遷協(xié)議書上簽字,。
2年的難題,,2個月解決。洪玉俊向記者道出其中“奧秘”:作為一線黨員干部,,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,,與群眾感情不深,征遷工作就難上加難,,一線考察就不合格,。只要把征遷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來辦,就沒有辦不成的事,。
居民吳小姐就有這種感覺,。她說,洪玉俊不僅是一名征遷干部,,更像自己的親人,。
她告訴記者,父親共有4兄弟,,分別繼承爺爺遺留下來的一座4層祖宅中的一層,。“我爸媽都是聾啞人,,3個叔叔條件都比我們家好,。我們希望樓頂6平方米的天臺能分給我家,畢竟4家分,,沒多少,。”
“一家多了這6平方米,,加點錢,,就可能分得面積大點的房子?!边@事叔叔嬸嬸們都不答應,。
不答應,,這房子就沒法征遷。在這節(jié)骨眼上,,洪玉俊來了,。
“6平方米分一下,每家才1平方米多,,通過法律程序來分,,還傷了兄弟感情!大哥當年照顧父母多一點也沒計較,家里又是這條件……”洪玉俊動之以情,、曉之以理,,一家一家做工作,有的兄弟不在家,,他就在家門口候著;嬸嬸工作做不通,,就做叔叔、做晚輩的工作,。就這樣,,經過1個多月的思想攻關,三個兄弟總算答應了,。
這不,,有了這6平方米,按照政策,,吳小姐家從原來只能享受90平方米,,上靠享受了105平方米住房面積,一家人的居住環(huán)境將大為改善,。